行业动态

贺利氏粗铝线在IGBT封装中的创新应用与性能突破

作者:vbond 发布时间:2025-05-06 11:54 浏览次数 :


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向高压大电流方向发展,传统键合技术面临严峻挑战。贺利氏粗铝线(直径300-500μm)凭借其卓越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可靠性,正在成为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的关键互连材料,引领着新一代封装技术的革新。
 
技术创新优势
1. 载流能力提升:直径400μm的粗铝线截面积是传统250μm铝线的2.56倍,通流能力提升至200A以上,完美匹配1200V/300A以上IGBT模块需求
2. 热机械性能突破:采用特殊合金配方,热疲劳寿命达到传统铝线的3倍,在-55℃~175℃温度循环测试中表现优异
3. 工艺兼容性好:与现有键合设备完全兼容,仅需调整工艺参数即可实现量产
 
关键技术突破
贺利氏通过三项核心技术实现性能飞跃:
- 超纯铝基材(纯度>99.99%)结合微量稀土元素掺杂,既保持高导电性又提升机械强度
- 创新表面处理工艺,使键合界面接触电阻降低30%
- 优化的线径公差控制(±5μm),确保键合工艺稳定性
 
典型应用场景
1. 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:在1200V/400A模块中实现超过10万次功率循环寿命
2. 工业变频器:支持模块连续工作温度达150℃
3. 光伏逆变器:在85℃环境温度下仍保持优异可靠性
 
量产工艺控制要点
- 键合压力精确控制在30-50g范围
- 超声功率优化至0.8-1.2W
- 采用氮气保护氛围防止氧化
- 100%在线检测确保键合质量
 
对比测试数据

参数 传统铝线 贺利氏粗铝线 提升幅度
通流能力 80A 200A 150%
热阻 15K/W 9K/W 40%
功率循环寿命  3万次 10万次 233%
 
未来发展趋势
1. 直径向600μm发展以满足更高电流需求
2. 开发铜铝复合线材进一步降低电阻
3. 与烧结银技术协同使用构建混合互连方案
4. 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工艺参数自适应调整
 
贺利氏粗铝线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大功率IGBT模块的互连标准,其优异的性价比和可靠的性能表现,使其在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控制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。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普及,这项技术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。